Generic selectors
Exact matches only
Search in title
Search in content
Post Type Selectors

律動以外的「自主.流」

06 May 2024

「青少女在計劃中最大的成長、改變是她們從『動』身體的過程中,更深入地認識自己,察覺身體的存在及內在需要。」杜帕泓(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註冊社工及賽馬會「自主・流」身體律動計劃項目幹事)

社工支援,拆解性別迷思

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於2011年成立,主要服務對象為13-25歲對性與生殖健康有困惑及身處危機的弱勢年輕女性,而於青躍任職項目幹事的社工帕泓發現,現今不少青少女深受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及既定標準影響:「青少女身心受到壓抑,同時限制了她們的自我發展。媒體置入性物化女性及推崇單一美態,讓正處於建構自我價值、尋找身份認同的青少女,對自己外表和體態容易感到不滿、困擾,造成自我形象低落,影響身心發展。」

賽馬會「自主.流」身體律動計劃目標是讓青少女在一個舒適開放的空間,進一步探索及表達自我、發掘身體多樣性,以至懂得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,從而建立自信。在律動課堂外,計劃社工亦會提供多方位支援,去豐富青少女的學習體驗。帕泓這樣總結社工在計劃中飾演的角色:「計劃社工與青少女一路同行,以青少女培力及生涯發展介入模式,持續評估及跟進青少女的需要,並為青少女提供探索自我的平台,例如藝術體驗、交流團等,促進青少女多元化發展,開拓可能性。」

正如上文提及,性別議題困擾不少現今青少女,因此計劃當中亦包含由具備性/別角度的前線社工,針對高危青少女的發展需要去設計一系列的項目,旨在讓青少女學習擁抱身體的多樣性,培養性別意識。例如社工會帶領青少女參加多元化藝術探索活動,利用不同藝術創作作為媒介,如繪畫、雕塑,引導青少女探索對女性體態、自我形象等主題。帕泓補充,計劃更有為青少女度身訂造的身體及性別議題小組:「社工透過引用生活化事例及常見的性別議題,例如 : 身體焦慮、美的迷思、親密關係及身體界線等,引導青少女討論及反思性別與生活的關聯性及相互影響,從中打破思想陷阱及刻板印象,讓青少女建立正向的自我價值觀,重拾身體自主權,促進身心發展。」

學習欣賞、連結他人

作為一直從旁支援的社工,帕泓觀察到青少女參與律動課堂以及藝術探索、議題小組等項目後,不只擺脫了社會的規範與期望,變得更有自信,而且她們亦更能與他人連結、合作:「(青少女)透過觀察他人的反應、接收他人身體發放的訊息並與之互動,青少女變得更有包容力,願意接納及欣賞他人的獨特,並且懂得尊重自己及他人的身體界線。」

律動課程每個單元包含七節課,最後一節課是藝術展演,全由參與計劃的青少女設計、演出,,分享「身體律動」的精神,而這亦是最令帕泓深刻的一環:「每個(課程)單元結尾都會有一個小型展演,由編舞到音樂都是青少女自行創作與想像,結合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,變成一支有故事、與整個空間、他人以及自己連結的舞蹈,當中看見青少女展現自在自信、不一樣的一面,是我在計劃中深受感動與難忘的部份。」

受訪者: 杜帕泓(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註冊社工及賽馬會「自主・流」身體律動計劃項目幹事)

編輯:彭斯筵

views